一府二縣時期
明永曆十五年(西元一六六一年)台灣設一府二縣,府日承天府,以赤嵌城為承天府,以楊朝棟為府尹,縣日天興、萬年,以莊文烈知天興縣事,祝敬知萬年縣事。 以新港溪以北主雞籠山後(今之基隆)均為之天興縣,縣治設於大目降(今之新化)與新港(今之新市)之間,另一說,設於佳興(今之佳里)。新港溪以南為萬年縣,縣治設於二贊村(今之仁德鄉二行村)。當時本縣本鄉地區均屬於天興縣。
一府二州三司時期
永曆十六年(即康熙元年,西元一六六二年)五月初八日,鄭成功歿,子鄭經繼立,於永曆十八年(西元一六六四年)八月改臺灣總稱之東都為東寧、天興、萬年兩縣改制為州,天興州三十四里,萬年二十里。增設北路、南路、澎湖島等二安撫司。 南北路程自赤崁城起,南路二.五二○里,南至鳳山琨橋地方,北路二、三一五里,北至諸羅(嘉義)、水沙連(林圯埔)、半線(彰化)、竹塑(新竹)、淡水(臺北)、雞籠(基隆)等地方。當時本縣與本鄉均屬天興州北路司,由於鄭氏施行軍旅屯田之制廣拓墾區,本縣所屬之斗六、斗南、北港、東勢一帶非為屯弁所墾,即為招佃開墾。 (以上資料摘自90年4月增版之丁萬復、林木榮著作“臺西風情”一書)